1.数字村
智慧村庄和智慧城市的研究源于IBM 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智慧城市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智慧村庄仍是学术界的新兴课题。
本文首先聚焦智慧城市的研究,为智慧村庄的研究提供研究思路。由于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概念的模糊性,它们被视为同一概念,经常互换使用。通过文献计量分析,Mora等人(2019)认为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例如关注城市ICT基础设施和服务。然而,智慧城市是技术、政策和社区影响城市宜居性、可持续性、治理、生产力、福祉和可达性的框架。因此,智慧城市涉及的方面比数字城市更为广泛,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智慧村是智慧发展理念从城市向农村拓展的产物,智慧村与智慧城市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与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深度融合是两者的共同要素。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约束更为实质,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村老龄化和人口流失十分严重.在此背景下,智慧村庄的建设重点不同于智慧城市,智慧村庄的建设难度将加大。因此,智慧村庄并不是简单地将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技术应用到乡村建设中。
由于每个村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不同,很难对智慧村庄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引用最广泛的定义是由欧盟委员会发起的欧盟智能村庄倡议提出的。智慧村庄将村庄自身的优势与数字、电信技术、创新和更好地利用知识相结合,通过网络服务使居民和企业受益。中国政府提出,数字村庄是一个内生性的农村发展过程,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在农村的应用和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可见,中国提出的数字乡村与欧盟提出的智慧乡村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中国的实践和研究出于政策导向,往往选择“数字乡村”一词。因此,本文在后续采用数字村庄的表达形式。
时至今日,数字村庄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开展数字村庄建设活动。印度于2015年7月启动了“数字印度计划”,旨在将印度从传统社会转变为数字赋能的知识型社会。作为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村庄计划旨在通过建设光纤网络来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解决巨大的城乡数字鸿沟和农村人口外流问题,韩国于2001年启动了信息网络村项目,该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通过培训农民技能提高农民收入,项目主要涉及网络接入、数字培训、远程医疗和数字农业[6].欧盟于2017年提出“智慧乡村”运动,旨在通过数字化加速乡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振兴。该行动涉及16个计划,包括居民生计、农村产业和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在“智慧村庄”行动的框架下,意大利、法国、波兰等国根据自身情况推出了不同的数字村庄建设计划.此外,欧盟于2019年启动了为期两年半的Smart Rural 21项目,选择21个村庄进行资金和技术支持,最终在欧盟范围内推广21个村庄的智慧乡村建设经验。Stojanova等,(2021)分析了欧盟六国数字村庄建设政策,发现数字村庄建设旨在解决农村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等问题、数字化转型和缩小城乡差距。但不同方面的政策关注程度存在差异。
从以上各国数字村庄建设项目的内容可以看出,各国数字村庄建设的侧重点不同。由于印度基础设施薄弱,它着重于数字技术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欧洲国家的数字技术设施比较完备,项目建设范围也比较全面,主要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由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环境的差异,以及国内地区之间的显着差异,中国数字村庄的建设更加复杂,但缺乏针对中国语境的理论研究论文。虽然Zhang和Zhang基于复杂系统理论提出了中国数字村庄建设的框架,但并未对中国数字村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村庄的发展渊源和概念界定、数字村庄建设的意义以及各国对数字村庄战略的政策解读等方面,缺乏对数字村庄内容和内涵的深入探索。数字村庄建设的建设逻辑。
2.农村可持续发展
工业文明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农村的衰落,如何助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者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
农村可持续发展内涵丰富,需要政府、村民、企业等多主体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不同阶段,主体会发生变化。在前期,政府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战略的实施。后期,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企业推动相关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在后期,村民将在各种激励措施下积极参与各种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
除了传统的政府、企业和村民,农村骨干力量和高校在农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解决农村衰退问题时,自上而下的政策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当地村民的问题并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27]。尽管如此,仍有一批关键人物不一定是正式任命的,但熟悉村务事务并对可持续村发展活动充满热情。农村骨干人物往往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本,能够将村内外不同群体联系起来,使村子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保证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大学肩负着三大责任:培养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服务社会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转型的方向。以高校为主导的社会责任项目,应立足于乡村的实际需求,在政府支持的框架内,将课程教学与乡村辅导相结合。项目在培养学生和村民能力的同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农村实践中,项目本身也为各相关学科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平台。
乡村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目前学者们从创业活动、金融支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分析了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创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创业活动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激发乡村内生发展。目前,中国已有超过780万农民工在政府政策引导下返乡创业.马等。等研究了新生代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行为,发现他们的心理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创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作为传统融资方式的补充,小额信贷和金融合作社在缓解信贷约束和促进个人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小额信贷文献的荟萃分析,Chliova等人。研究发现,小额信贷增加了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但对低收入人群健康和教育的积极影响非常微弱.此外,与小额信贷相比,金融合作社在促进农业生产技术采用方面的作用更强,更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增长。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改变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增加村民收入[28]。然而,只有建立乡村可持续旅游模式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高和吴提出,只有同时满足物质、社会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乡村旅游才能支持乡村可持续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成功并不是现代技术在农村的简单应用,而是电子商务与农村生产方式、商业组织形式和社会文化的深度融合。电子商务从五个方面促进农村转型:文化和社会变迁、生计多样化、生计非本地化、生计与土地脱钩以及农村生活制度化。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但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并不一定能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周等。研究发现,农村公路建设可以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但会导致西部地区人口和资金的流失。部分村民外出务工虽然短期内增加了收入,但不利于西部村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参与主体和实现路径多元化。虽然单从一个方面的建设可以促进农村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可持续的。只有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卫生等各个领域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全局的角度构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框架,以指导相关的实践活动。
3.数字赋能
授权首先是心理学关注的主题,随后也受到管理学、社会学和组织学等多个学科的关注。授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如何通过控制客观环境和外部条件来取代无力感。目前大多数研究将授权分为三个维度:心理授权、结构授权和资源授权。心理赋权关注如何改善社会心理、内在动机和个人动机。结构授权强调通过建立授权机制来授权个人或团队.资源赋权是提高无权势个体获取、控制和管理资源的能力的过程。
数字赋能是赋能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延伸和发展。学术界尚未就数字赋能的定义达成共识。2016年,世界银行指出,数字赋能是指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应用所产生的广泛发展效益。伦卡等人。提出数字赋能是通过提升企业的分析能力、智能能力和连接能力来获得赋能价值。通过研究电子商务平台的数字赋能,Ying等人。提出数字赋能应关注数字技术对赋能对象能力获取的影响。本文认为,数字赋能的本质是数字技术赋能。数字赋能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强化行为主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帮助行为主体改善生活、进一步发展,使其从“无能”状态转变为“有能力”状态。
数字技术是数字赋能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数字技术具有四个特征:通信、连接、计算和应用。通信是指具有标记和连接功能的数字技术。Connection侧重于数字技术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计算表明数字技术具有大规模修正和迭代的功能。应用强调数字技术与其他资源融合所带来的应用潜力。
大多数关于数字赋权的研究都侧重于提高弱势群体的能力,解决妇女权利、患者护理[58,59]和学生教育等问题。从企业角度看,数字化赋能具有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劳动力水平等优势。学术研究的主要课题有创业管理、价值共创、商业模式创新、绿色战略选择。
少量关于数字赋能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社区和区域发展。梁等。曾对中国淘宝村进行案例研究发现,搭建电商数字化创新平台,可以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为村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村庄摆脱当地资源约束。进而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角色转换,重构供应链结构,最终实现赋能边缘社区发展的能力[65]].通过对马来西亚农村的研究,Tim等人。提出社交媒体通过信息民主化、网络信息关联和紧急组织三种途径加速村民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梁等。等人对印度尼西亚的金融业进行了案例研究,发现金融公司利用数字技术通过效仿服务、匹配资源和提供平等机会来促进微型企业和当地社区的包容性发展。
数字村庄建设的内容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存在重叠,数字赋能是连接数字村庄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缺乏对数字村庄建设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的分析。